第七十四章特殊的任务(二)
作者:
华雪慈 更新:2021-07-28 10:15 字数:2066
在正屋门口偷听了半晌,傅楚窈毅然决定开口,表达了自己的意愿。
——不为别的,只要望能跟武俊佑呆在一块儿……无论是去哪儿、做什么,她都想争取。
方氏不赞同地瞪着孙女儿。
梁大壮笑嘻嘻地说了声,“看,我说了吧!还是阿窈的觉悟高……”
说着,他又扫了方氏一眼,眼中多有轻蔑之意。仿佛在说:还以为你有多清高呢?看看你孙女儿,还不是一看到了模样儿周正点的男人就扑了上去?
傅楚窈放下了托盘,将托盘里的茶盏与茶点放在众人面前,说道,“……两位同志,你们这是要进谷仓山吗?”
——梁家村的后山紧捱着原始森林,村里祖祖辈辈都流传着极严格的规矩:绝对不允许进入密林!
那密林,指的就是原始森林谷仓山。
梁家村之所以有这样的规矩,是因为谷仓山地势地形都很复杂。森林地势高、植被茂密,树冠浓密之处,会将阳光全部遮挡,有时大白天也伸手不见五指;再加上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谷仓山常年多雨雾、又多瘴气的现象……
就连不少动物,也会在谷仓山里迷失方向,最终死亡、腐烂,又加重了瘴气的毒性。
但谷仓山之所以被叫做谷仓山……其实这蜿蜒的原始森林与山脉的外表看起来,并不像圆圆的谷仓。但人们之所以把它叫做谷仓山,是因为这里土地,肥沃到……让人无可想像的地步。
这么说吧,春天的时候,二柱婶在密林的边缘随手洒了几把花生,然后就再也没管过;到了秋天,二柱婶就能悄悄地收获了一大堆粒粒饱满又肥肥白白的落花生,足足有百儿八十斤!
当然,后来二柱婶也偷偷摸摸地分了好些落花生给胖婶和方氏。
这也就是为什么平时傅楚窈总喜欢趁着为生产队打猪草的时候,跟二柱婶一块儿去密林边缘地带的原因——谷仓山地太肥,山货也足,随便捡一捡,发家致富谈不上,但解决家人温饱还是绰绰有余的。
那个年长些的男人,打量了傅楚窈一番,犹豫地说道,“小姑娘,咱们可是要进谷仓山去的啊,这……这可不闹着玩的。”
傅楚窈正准备开口,方氏已经喝斥了一声,“阿窈!”
“胡同志,您放心,我会好好照顾她……再说了,谷仓山虽然情况复杂,可咱们的任务也不是特别地要紧,我能应付得来。”武俊佑低声说道。
傅楚窈闭了闭眼,然后深呼吸……
他的声音也还和当年一样!
——语调低沉,语速不急不慢,听起来莫名给人一种心安的感觉……
那胡同志听了武俊佑的话,有些犹豫,斟酌着转头问向方氏,“方婆婆,您看……”
傅楚窈抢在奶奶开口前说道,“奶奶,您放心,我可以的!能为国家出一份力,这是好事啊!”
方氏不吭声了。
见状,胡同志也劝方氏,“老人家不必太担心了,咱们奉命上谷仓山……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看看,而且这回带头的,是咱们武连长,您别看他年轻,却是个可靠人……他办事儿,就从没出过岔子!您放心,小姑娘跟着我们去,也就是带带路……”
“别的咱们就不多说了,我也留在村里,陪您一块儿等。等她们回来再论功行赏,您看成吗?”胡同志笑问。
方氏没吭声。
傅楚窈连忙接过了话题,问道,“胡同志,你们想什么时候上山?上山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什么计划?这样的天气上山,可不是件好事呢。”
胡同志一听,来了兴趣,问道,“来,小姑娘,跟我们说说,为啥这时候上山不妥当啊?”
“下着雪呢!上山的路可不好走。不过,要是等雪化了,再带上足够的干粮,那倒是最好的上山时机。毕竟在冬天,大多数猛兽都要冬眠,而且山上的草木枯了大半,也比较容易辨认方向……若是夏天的时候想进山里去,那才是自寻死路呢!”傅楚窈随口说道。
胡同志笑着冲武俊佑说了一句,“瞧瞧,小姑娘还是真是行家!”
武俊佑没吭声。
胡同志又问,“小姑娘,你认得山上的路么?”
傅楚窈当然认得。
可她还得顾及到奶奶的感受……
于是,她往奶奶的方向瞥了一眼,小小声说了句,“……不认得。”
这下子,不但胡同志发出了爽朗的笑声,就连武俊佑也微微地笑了起来。
梁大壮现在就爱看方氏吃瘪,见方氏面色铁青,便笑呵呵地站起身,说道,“……那这事就这么定了!同志,你们先在村里住下来吧?一来等雪化,二来……这进山也得准备点行李干粮吧?”
胡同志笑笑,站起身对方氏说道,“老人家,您就别担心了。要不,您跟小姑娘再聊聊?您是小姑娘的家长,要是您实在不同意的话……我们还是会尊重您的意见的。我们就住在村里,有事儿,您只管去找我。”
胡同志与武俊佑在梁大壮的陪伴下,离开了傅家。
傅楚窈送了他们出去,然后倚在门边发呆。
而她的目光,却一直紧紧盯着那个……身材修长又英挺的身影。
前世,她和老武认识得也不算晚。但在那个时候,她被困在那桩痛苦的婚姻里,体会不到老武对她的用心。直到后来,她跟老武无名无份亦无缘地相处了近十年之久……她才意识到,老武应该对她有情。
但在那个人们仍然过度重视名声的年代,或者是顾虑着她的名声,所以他努力对她保持着“纯洁的关系”,却又抑制不住对她的关心,所以一直陪伴在她的身边?
身后传来了方氏不悦的声音,“阿窈进来。”
傅楚窈一呆,随即苦笑。
她一脚跨进了院子,反手闩上了门,进了正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