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2 章
作者:糖崽儿      更新:2021-12-19 03:43      字数:3266
  荣王要造反, 这并不难猜,赵弘难道不知道有时候防备过头了, 更会让人猜疑。
  你这么防着, 生怕别人不知道你要准备干坏事吗?
  且侯府的探子虽然不能接近赵弘,但是宋静的一举一动还是能表明的。
  宋静一开始听了圣旨都在收拾家当,准备前往封地。
  只一次端了鸡汤进书房, 还待了很长时间才出来, 之后的日子经常焦躁不安。
  这样你告诉别人,王爷当时就是拉着王妃和那些幕僚在书房谈论诗词歌画, 王妃之后之所以心绪不定, 是因为太高兴了, 谁能信?谁又会去信?
  再加上京城里的蠢蠢欲动, 真当当今皇上是傻子吗?
  唐梨花觉得可笑, 站在上帝视角来看, 男主赵弘的所作所为,他自以为的精妙策划,看着就像是在开玩笑。
  皇帝在位几十余载, 对京城的掌控不说固若金汤, 但要随便一人就能夺了他的皇位, 造反成功, 他这个皇帝早就没了。
  明明在小说剧情里, 赵弘还是挺正常的一人啊, 心有成算, 且成了皇帝后,也没出什么大错。
  怎么只要有一点蝴蝶翅膀,让他路没有之前顺了。
  没有太后的看重, 又让皇帝彻底失望, 他便昏了头。
  这时候你无论是什么想法,都该老老实实的回自己的封地,再韬光养晦,慢慢壮大自己的势力,到时候皇位上的不管是现在的皇帝还是新帝,慢慢谋划,也可拼一拼。
  现在你早就上了皇上的小本本,皇上知道你不老实,肯定不会觉得你要去封地了,就放心了。
  反而这时候该是监视的更严的时候,什么叫暗渡成仓都不知晓,这场谋反,基本没有悬念。
  唐梨花漠不关心,但她大概能猜到赵弘会用那几方势力,首先是与唐梨花有书信往来的礼部尚书张文山。
  别看张文山只是礼部尚书,但他的女婿却是禁卫军统领,整个京城都在他的管辖之下。
  张文山得知自己二女儿真正死因的那封信,就是唐梨花传给他的。
  其实赵弘这么心狠,唐梨花是没有预料到的,等她知道的时候,赵弘已经给那可怜的姑娘下了毒药,唐梨花也回天乏术。
  本来不想只想看戏的唐梨花,头一次起了不想让赵弘好过的念头。
  所以唐梨花传了那封信,目的很简单,只是想看看礼部尚书的态度,若是他们不疼女儿,那唐梨花做再多也无用。
  但结果唐梨花还是满意的,在接下来的几次试探后,张文山以为唐梨花是大皇子的人,只谨慎小心的透露自己会为女儿报仇,只让大皇子大业得逞,允他告老还乡。
  之后张文山在朝廷作为三皇子党冲在最前头,是唐梨花的授意。
  这样是为了获取三皇子的信任,打入内层。
  再不经意提醒三皇子,他女婿是禁卫军首领。
  时间紧迫,三皇子要谋反就需要人手,而禁卫军无疑是最好的人选,若是禁卫军真能为他所用,那这次事情至少增强了几层的胜率。
  张文山适时的露出自己的贪婪,表示自己有所求,他要张家永远是王妃的母族。
  赵弘同意了,并不觉得不满,反而是十分满意。
  若是他能登基,宋静必为皇后,皇后的母族,虽没有亲缘,他也会提拔,只为了皇后的颜面。
  张文山取得了赵弘的信任,但是此等大事,赵弘不可能什么都告诉张文山,连何时动手什么计划都没说,只让张文山等信号。
  这是张文山的这边布置,还有就是赵弘自己的护卫军,他现在已经是亲王,可以光明正大的招揽自己的护卫军,虽不可超过五十人,但这五十人在重要时刻,还是有些用的。
  特别是这五十人都换作了自己养的死士。
  荣王离京最后一日,宫中皇后提出要去太庙祭祖,本就到了每年去太庙祭祖的日子,皇后又在太后处哭诉,荣王这一去封地又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如今他已成家,该是让□□们瞧瞧。
  太后本以往就对三皇子疼爱,如此一说更是心中不忍,便同意了皇后的话,当夜便告诉了皇帝。
  皇帝口谕到荣王府,让荣王在京多留几日,待到太庙祭祖完再去封地。
  荣王接旨,隔日带着王妃在白玉楼买了好些东西,样子十分闲适,倒真像了一个闲散王爷。
  太庙是在京城外的武夷山上,祭祖可是一众主子一同出行,皇帝皇帝还有萧贵妃,几位皇子一同陪行。
  只是临出行前,太后的头疼又犯了,只能在宫里养着,缺席了这次太庙之行。
  一行浩浩荡荡的队伍往京城外去了,除了皇室更有朝廷命官陪同,宁远侯亦在此列。
  皇帝出行,文武百官随行,京中也有人把守。
  皇帝不放心荣王,也同样不放心对皇位野心勃勃的大儿子。
  所以走之前,留了不起眼的五皇子坐镇皇城,而有太后在,皇帝也是放心的。
  自皇帝倚仗出了京城,唐梨花便下令侯府封府,一干人等都不许离府。
  府中食材早在几日前就已经采备完全,足够府里主子下人吃上五日。
  唐梨花又命府中侍卫将前后门全部守住,不许出也不许进。
  对下人只说,老夫人怕京中无守,有宵小之辈上门,还是谨慎些好,等皇上回来,便可解禁。
  下人们不敢说什么,只能硬是。
  现在侯府执掌中馈的是二房胡氏,她每次管家的时候,也会特意将公良媛和公良琴叫来,教两人如何管事。
  唐梨花也不阻止,胡氏是个知情懂事之人,唐梨花对于她还是满意的,对比孙氏更是不知道好到哪里去。
  唐梨花在侯府一切准备妥当,意外的是,太后宫里来口谕了,让唐梨花进宫。
  想了想,太后应早有准备,唐梨花嘱咐好公良轩守好侯府,就跟着内侍上了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最后进了宫门,直接去了太后宫里。
  果然与唐梨花猜测的一样,太后根本就安然无恙,至于托病也只是一个说辞罢了。
  “来了,坐吧。”太后看到唐梨花直接道,而后就是一声喟叹。
  “安定可还记得几十年前,也是如今日一般,你我二人...”太后追忆着以往。
  唐梨花还真从原身记忆中收刮出来,太后想要说什么了。
  几十年前,皇帝还是皇子的时候,太后是皇后。
  与现在不同的是,先帝带着诸位皇子和众位大臣去围场狩猎,而不是去太庙祭祖。
  一样的是,那日也是京中风云突变的日子。
  原身和太后被困在皇宫,只先帝早就有了准备,在那场动荡中并没有受到伤害,先帝却借这个机会,就有狼子野心的皇子该废的废,该囚禁的囚禁。
  最后只剩下了当初还是十皇子的皇上,和尚在襁褓中的十五皇子十七皇子。
  先帝身体不好,这场动荡,也让他气血上涌,儿子们的背叛,再怎么铁血手腕下,该受打击的还是受打击。
  先帝传位给了十皇子,就是当今的圣上。
  而现在,太后和唐梨花心知肚明,又有人心思浮动了。
  唐梨花沉默,不打断太后的追思。
  “我本以为老三的性情最好,该是老大最先忍不住,如今看来我是老了,看人也不准了。”太后叹息一声。
  唐梨花弯腰,“太后未必是识人不清,只是三皇子是您的亲孙子,过于信任了。”
  太后神情疲惫,“罢了,安定就陪哀家等着吧,哀家只期望他不要让哀家失望。”
  在听到一声空中的闷响后,唐梨花知道太后的这个期望注定落了空。
  没过多久,内侍急匆匆的闯进来,“回禀太后,有带刀侍卫闯进后宫,请太后娘娘随奴才去避难。”
  内侍急出了冷汗,他刚刚匆匆一眼,宫里已有宫女太监死在了他们刀下。
  现在这个情况下,有人闯进后宫,不用想,就知道大事不好了。
  太后却一扫方才为孙忧心的老暮之态,站起身一挥衣袖,多年来养尊处优,位于高处的气势迸发出来,“哼,带刀又如何,哀家是太后,岂会怕他?”
  内侍被震住了,整个身子贴服在地面,不敢抬起头,瑟瑟发抖。
  唐梨花上前伸出手,太后搭住她的手,两人往殿外走,身后的宫人皆是跟上。
  太后眼含愠怒,“终究是哀家高看了他,如此不识大统,以后皇帝是那么好当的吗。”
  这火气是对发动政变的荣王所去的,这场太庙祭祖,是三皇子和皇后故意所致。
  而太后和皇上何尝不是将计就计呢,他们只是想看看荣王能做到什么地步。
  注定失败的一场夺嫡,连一点悬念都没有。
  才走出殿门,一群带刀的侍卫直向这边来,他们手中的刀还在滴着鲜血,可见刚刚是杀了人的。
  几人胆子小的,已经吓得瑟瑟发抖了。
  危险之际,身后的几个大宫女,则是上前,用自己的身子挡在了太后和唐梨花面前,现在这种情况她们宁愿自己死,也要护住主子的命。
  “太后娘娘长公主快些进屋,奴婢们拦住他们。”一位大宫女面含焦急。
  太后却恍若未闻,眼看着他们越来越近了,大宫女拔下头上的金簪就要冲过去。
  却见为首一人放下手中的刀,带头跪下,“属下参见太后,惊扰了太后,实在该死。”
  太后点头,“将宫里护住,那些不长眼的,有别的心思的,拖别处杀了。”
  “属下遵命。”整齐的声音,让一群岌岌自危的宫人们都回不过神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