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道理在书外(三)
作者:平生未知寒      更新:2021-12-19 09:07      字数:5720
  在宋国边境的周宣策和读书种子顾缘两人吃过了那顿涮羊肉之后,不在这里多停留什么,风风火火往下一处而去,原本肚子吃得滚圆的顾缘还想着劝说师叔休息片刻,周宣策反倒是笑着说那本《世间食志》上的吃食还有许多,咱们要是不走得快一些,恐怕吃还是能吃上几样,但决计不会吃到太多。
  顾缘一听到了这个说法之后,即刻便改了主意,说是要快些走才是。
  周宣策对于顾缘的可爱心思说不上什么喜欢不喜欢,反正这趟出门,他周宣策有好些道理都要一一告诉这个年纪不大的读书种子,之前在学宫里,这丫头有她那位半吊子读书人先生言余教导,周宣策不是不赞同,只不过言余自身成就有限,教出的学生前景到底如何,其实大家都心里有底,其余弟子也就罢了,可这么一个读书种子不管如何说学宫都不敢轻易全部托付给言余。
  可除去言余之外,其余学宫各位学问不小的老夫子,境界修为不浅的一众先生都眼巴巴瞧着这个读书种子,都想“亲近亲近”那些微末心思,谁知道,他周宣策知道的一清二楚,言余之所以现如今还能让顾缘喊他一声先生,究其一切,还不是因为这个修行境界和学问都算不上高深的读书人至今都没有彻底倒向某位圣人一脉门下,只因为如此才有了这位读书人的安稳时光,要不然学宫里为了这位修行天资可与梁溪道种比肩的读书种子,不管如何都要爆发过一次乱战才是。
  按理说同为门中资质最为出众的弟子,为何那位道种没有经受过这般境遇,沉斜山那座道观,里面可是比延陵学宫这边更为复杂,儒教不过四位圣人,可道教那边整整六位。
  可与顾缘不同,顾缘是言余的学生,言余不过是个青丝境修士,而那位观主,道门第一人,立于山巅,收下道种之后谁敢在他头上动土,不说沉斜山,整个道门,有谁敢在这位观主面前说上一句这位道种他收不得?
  圣人自恃身份不会理会这些山上之事,那观主嘴里的道理便是最大的。
  可顾缘才不是掌教苏夜的弟子。
  因此这边学宫的情况要复杂得多,便也很正常。
  不过苏夜仍旧是学宫掌教,本身并无过错,这次让周宣策这个同样是与学宫里几位圣人一脉门下没有半点瓜葛的老夫子带着顾缘出行,谁都挑不出毛病来。
  周宣策领着顾缘在一条山道上缓行,他走在前面,神情平淡至极,山间的山精野怪早在看见这个背着书箱的读书人之后便躲得远远了,没谁敢来找不自在。
  周宣策走在前面,之前想起了学宫里的复杂情形,只不过对于这种种其实他并不如何上心,现如今走出了一段距离之后,再转念一想,便想起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便是之前那位惊才绝艳的读书人以道教典故作诗被人排挤出学宫的事情,那位才学学问俱是学宫顶尖的年轻人当年在学宫文会中以一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夺魁。
  风头一时无两。
  可隔日便被人翻出此诗是以道教典籍《逍遥游》里的鲲鹏典故所做,此言一出便在学宫掀起了无边风浪。
  此后一月,光是辩论便举行了整整十几次场。
  那位年轻读书人面不改色,对于学宫内一众老夫子教书先生的轮番诘难都毫不在意,最后众人逼问这位年轻人是否知晓错误,那年轻人只是以一句,“不知错在何处”应答。
  这样一拉更是让学宫里的一众读书人都痛心疾首。
  直到后来这位读书人被人逼迫离开学宫的时候都不曾有人站出来替他说上半句好话。
  其实倘若这位读书人早日便随便拜入某位圣人一脉门下,也不至于导致如此光景。
  这位年轻人其实早在离开学宫之前还去过一趟藏书阁见到了同样一句话都没有为他说的周宣策。
  周宣策与他闲聊半日,谈山谈水,可唯独不谈学宫里正在发生的这件事,那年轻人便已经豁然开朗。
  说是被逼迫离开学宫,实际上还是他选择下山时,也已经没有了半点愤懑。
  想起这个年轻人,周宣策其实当年不是没有心思要将他留下来,只不过在举目望去已无友的学宫,留下来实际上并无裨益,因此在那场谈话的最后,周宣策以一句“世间之大,自有容身之处”来作为收尾。
  不过这些年周宣策一直思索,若是他还在学宫,现如今是不是会已经让人都只能仰头看他了?
  想不太清楚。
  而第二件事,便是那位至今被困于洛阳城摘星楼的李昌谷,这位读书人也是如此,并未投身某位圣人一脉门下,当日觉察学宫不公,便转而练剑,至今还被困于那座高楼之上,周宣策这一趟的便要去一次洛阳城摘星楼,去看看他,看看这么些年之后,这个读书人是被消磨了一切意气还是说一如当初。
  这前后两位都是周宣策寄予厚望的读书人,可都不得善终。
  除去这两位,再有一位能被他看中的便只能是那个尚且还籍籍无名的黄近了。
  前两位都是天纵之才,足够光彩夺目,被太多人瞩目,或许也是正因为如此,才被太多人记恨,造成了现如今这局面,可黄近不同,他上山之后便除去是被他周宣策安排在藏书阁之外,并未做出过任何一件大事,没有作出过一篇出彩文章,也没有境界一日千里,也没有对儒教学问有过独到的见解,真是切切实实的“庸才”可这种庸才,恰恰才是周宣策看好的。
  蛰伏千里,一击毙命。
  这原本是江湖武夫形容江湖刺客的,可周宣策读来偏偏觉着很适合黄近。
  也适合他这一门的学问。
  周宣策最后还是摇了摇头,这到底如何,其实也说不准。
  周宣策蓦然停步。
  一晃眼间,其实也走了不少的路了。
  正在四处张望的顾缘没有注意前面的师叔停步,一个踉跄便撞在了周宣策身上。
  正想着开口,却被周宣策用手揉了揉脑袋。
  顾缘蓦然抬头,远处居然有一处木亭子。
  亭子里有一对老夫妇正在烤红薯,天气炎热,烤红薯热气腾腾让老夫妇额头都出现了一层细密汗珠。
  老妇人拿着一块布条在替正在翻红薯的老人擦拭额头的汗水,顺便替老人做一些琐碎小事。
  顾缘站在远处,看着那边木亭子里面的光景,疑惑道:“师叔,这才不过夏天,咱们就要吃烤红薯啊?”
  周宣策将那本《世间食志》放回背后书箱,轻笑道:“你这丫头这么会儿功夫就忘了之前那涮羊肉了,世间其余地方哪里能见到吃涮羊肉沾辣椒的?这夏天吃烤红薯,虽说奇怪,但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他们为何在夏天贩卖此物?”
  顾缘点点头,蹦蹦跳跳就跑到那处木亭子那边去买了两个烤红薯,老夫妇顺便还给了两碗甘甜山泉水。
  周宣策背着书箱来到木亭子里的时候,顾缘已经坐下开始剥红薯皮了。
  红薯太烫,顾缘剥一会儿红薯皮就要咧咧嘴。
  等到剥了一半之后,一口咬下。
  然后脸便涨得很红。
  她一把端起一碗山泉水,一口喝完,才舒了一口气。
  烤红薯这种东西,咬下一口之后你才知道里面到底是有多烫。
  周宣策没有急着吃,反倒是和那对老夫妇攀谈起来。
  老夫妇很健谈,倒是一点都不藏着掖着,只不过一番交谈下来,周宣策也还是发现这对老夫妇选择在山道旁贩卖红薯的缘由倒也很和那本《世间食志》上一点不差。
  周宣策笑着结束话题,发现自己那个红薯已经被顾缘剥好了果皮,瞧了一眼吃的满头大汗的顾缘,这才咬了一小口。
  吃过一口之后,顾缘便仰起头笑着问道:“师叔,这次要讲什么道理?”
  周宣策扯了扯嘴角,“只是想起一首诗,要不要听听?”
  顾缘点点头,“师叔只顾说就是了,不用问我。”
  周宣策点了点头,忽然便不说话了。
  顾缘诧异道:“师叔怎么了?”
  周宣策老脸一红,“忘了。”
  顾缘一怔,随即咯咯得笑起来了。
  这一路走来,她实在是发现自己这个师叔比之前在学宫里要有趣的多啊,也不是什么什么都会的读书人啊,吃辣椒会觉得辣,读过的诗词也会忘啊。
  周宣策捂面叹道:“老了老了。”
  顾缘清了清嗓子,轻声吟道:“半园荒草没佳蔬,煮得占禾半是薯。万事思量都是错,不如还叩仲尼居。”
  周宣策一拍大腿,哈哈笑道:“不错,就是这个,老夫一时没有想起,倒是忘了你这丫头也还是个小夫子!”
  顾缘瞅了周宣策一眼,神情古怪,欲言又止。
  周宣策安静下来,语重心长的说道:“想说师叔不要脸便说就是了,藏着掖着一点都不洒脱啊。”
  顾缘忽然明了,“师叔还说不讲道理!”
  周宣策没说话,脸上笑容依旧。
  ——
  大船总算到了延陵,从大余边境到延陵边境的时候,船上老管事在岸边和延陵朝廷官员递过官牒,对面确认无误之后便在上面加盖印章,渡船便算是有资格在延陵境内航行,但是逗留时间不能太久,最多一月便要由此返航。
  一路上都有旅客下船,李扶摇之前看了看延陵疆域图,便已经决定在前面不远处的一个名为明月渡口的地方下船,之后便一路前往周国北境,只不过在此之外,他要从陈国疆域中越过去。
  而白枝一行三人则是还要在船上待上几日才行,那位延陵江湖上的老前辈居所正好便在江岸旁。
  最后半日光景,李扶摇站在船头和杨青龙闲聊。
  这位大余江湖上的剑客谈兴很足,和李扶摇谈了许多大余江湖上的趣事见闻,希冀李扶摇有一日去问剑宗做客。
  李扶摇没有应下也没有拒绝。
  其实就是这么一个答案,杨青龙便已经认为是极好了。
  快要临近明月渡的时候,白枝来到船头,杨青龙便自然而然的离开船头,留下两人单独相处。
  白枝仰头看着这个比他高出一个脑袋的青衫少年,开门见山的问道:“李公子,你有喜欢的姑娘吗?”
  李扶摇转过头,看着白枝。
  白枝皱眉道:“有没有?”
  李扶摇想了想,忽然点了点头,“虽然不知道那位姑娘会不会喜欢我,但是我真的很喜欢她。”
  白枝眼神黯淡,但很快便挤出个笑脸,试探着问道:“李公子喜欢的姑娘,肯定长得很漂亮吧?”
  李扶摇想了想,犹豫说道:“我要是说她不漂亮,她会不会生气?”
  白枝一怔,随即更失落的说道:“是啊,李公子要是说她不漂亮,她会生气的。”
  李扶摇平静摇头道:“其实我猜你不是喜欢我,只是见着之前我对王柏出的那一剑有些仰慕而已,喜欢不喜欢还得自己多多琢磨,或许有一天你想清楚了,就不觉着苦恼了,到时候真遇上一个自己喜欢的男子,就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喜欢了。”
  白枝哦了一声,兴致明显不高。
  李扶摇摇了摇头,没有多说什么,男女之间的喜欢不喜欢,不是他能够左右的,他只需要表明自己的态度便可。
  船再往前走过一段路之后,岸边渡口风貌已经完全可见,李扶摇站到栏杆旁,对着白枝笑道:“白枝姑娘,若是江湖再见,希望你已有良人相伴。”
  白枝点头嗯了一声,说不尽的忧愁。
  李扶摇朝着远处的杨青龙招手。
  后者抱拳回礼。
  李扶摇越过栏杆落到那边渡口岸边。
  看着这条大船远去。
  杨青龙来到船头,身旁是剑仙子蓝泽。
  杨青龙饶有兴致的问道:“剑仙子,你知不知道男女之间的情爱,哪一本书上有写过?”
  蓝泽摇摇头,“虽然不曾多读过什么书,但这些道理想必哪本书上都没有写过才是。”
  杨青龙嘿嘿笑道:“年少时候读过几本才子佳人的话本小说,但实际上也没有在书上看到过答案啊。”
  蓝泽微嘲道:“许多道理可不是那些文弱书生提笔就能写就的。”
  杨青龙一本正经的反驳道:“这些书生写不出的道理,可不是说那些山上读书人就写不出来的,你剑仙子终究还是见得世面太少了。”
  蓝泽没有反驳,或许真是有些自知之明。
  最后杨青龙走过好几步,站在远处,转头笑问道:“知道你蓝泽眼高于顶,但我杨青龙今日还是要问上一问,我杨青龙就算是做不成柳先生那等剑客,可能否娶你?”
  蓝泽嘲讽道:“等你越过王柏之后再说吧。”
  杨青龙哈哈大笑,“我杨青龙倒是等得起,可你还有几年光阴熬?”
  蓝泽忽然恼怒不已,“我既然熬不起,那你不知道早日越过他?!”
  杨青龙在船头放声大笑,笑声传出去好远不停。
  ——
  李扶摇站在渡口岸边,等到渡船离去之后方才走在渡口边的市集中。
  大余边境鱼龙混杂,那位大余皇帝也懒得理会这么一个地方,因此在大余边境无论是渡口数量还是规模都比不起延陵这边的规格,反观延陵皇帝,这位雄主对治下疆域都算是治理有方,尤其是四处边境,不仅有精锐的四大军府士卒戍边,军中还有随军修士,为得便是保证边境不乱。
  而对于边境渡口,延陵工部也对此颇为重视,工部官员不仅每年都要从洛阳城到边境各处渡口检查,一旦发现问题便立即需要回禀,请求户部调拨银子进行修缮,这才能保证这么些渡口都安全无虞。
  其实更深层次的考虑,延陵朝堂那边不是没有过想法,只是那位延陵皇帝一向以仁厚闻名,就算是有太多想法也都不敢真认为这便是那位皇帝陛下的想法。
  李扶摇背着剑匣,在市集上并有呆的太久,就走进一座酒楼。
  离开延陵差不多一年有余,有许多事情还不知道到底已经如何变化,虽说此处是延陵边境,但实际或许也能知道些消息。
  半个时辰之后,李扶摇下楼,缓缓前行。
  边境这边对于延陵境内的消息倒是有不少,可一点都没有涉及境内小国,因此这半个时辰,李扶摇其实没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叹了口气,李扶摇并不觉得如何意外,周国位于延陵西南,本来就极为偏僻,这边边境又是挨着大余边境的,在这里得不到周国的消息,实在是太正常不过的一件事了。
  嘿嘿一笑的李扶摇路过一旁的酒肆,看着酒肆里有个丰满妇人正在给酒客打酒,想了想就想着要一步踏进去。
  可酒肆外面,有个老妇人和一个年轻男子路过此地,那看打扮约莫家世也不算是差的年轻人忽然停步,就笑着开口道:“娘,肚子里实在是酒虫作祟,想喝酒了。”
  那老妇人翻了个白眼,训斥道:“喝酒,一天到晚只知道喝酒,小心以后娶不到媳妇儿!”
  那年轻人悻悻然开口,“娘,没那么严重吧?”
  老妇人冷哼一声,“信不信由你,反正为娘把话已经说到这里了。”
  年轻人叹了口气,满眼尽是遗憾。
  最后还是没有踏进这家酒肆。
  李扶摇把这一切全部看在眼里,默然无语。
  然后他也没有踏进这家酒肆,只是走过几步,李扶摇挠了挠脑袋,实在是头疼。
  酒也喝不得了?
  李扶摇觉着人生在世,果然各种愁。
  离开明月渡口的此后一月光景,李扶摇沿着官道往南,偶尔会往一些山道小路上去,也在这半月中见了些小镇学堂和村子里的私塾,延陵既然是有着儒教作为靠山,境内学堂私塾书院之类其实都不会太少。
  山上修士大多不会在世俗百姓聚集之处而已。
  真正有修士所在的地方,几乎全在山上,就算是不在山上,也得选一个僻静地方才是。
  这半月光景还真让李扶摇路过一座山脚,山上便有着一座书院。
  他过而不入。
  李扶摇和儒教的关系说不上好,不仅之前他在洛阳城便是被儒教修士所授意所害,就连他所杀的第一个修士也是儒教修士,只不过和那位远游万里的老儒生还有黄近其实都还算是关系不错。
  天气快要转凉的日子里,一身青衫的李扶摇在一处山野湖畔坐着养剑,忽然有一颗石子便被人扔进湖水中。
  惊起不少涟漪。
  李扶摇蓦然转头。
  有个穿着碎花裙子的小姑娘站在某个背着书箱的老先生身前,对着李扶摇大声喊道:“李扶摇!”
  李扶摇无言而笑。
  可惜不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