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七零,回到和前夫结婚当天 第284节
作者:
韶光煮雪 更新:2023-05-26 20:40 字数:4184
他看着两人问:“白处长、楚董事长,你们意下如何呢?”
白处长看着楚娇,想问问她的意见。
楚娇说:“白处长,我觉得可行。
你想啊,主要设备占了总报价的不到50%。所以就算涨幅5%,也只占到原报价的55%。歌德公司派出技术工人的费用大概可以占到原来人工费的五分之一,所以现在我们的总成本只有原报价的65%左右。
我们这边聘请工人需要一定的花费,加上公司的利润,估计占到原报价的15%就足够了。
所以我们现在安装手术室只需要原来的80%的价钱,可以节省出来20%。
这就意味着咱们每安装五间手术室,省下来的钱就可以多安装一间。
白处长听了对楚娇说:“既然你有信心,那我们就这么办吧。”
“好!”
楚娇对歌德公司的人说:“既然这样,你们可以重新报价,然后我们签一个补充条款怎样?”
施耐德一听,立即和他们公司的人重新进行核算调整报价。
技术人员的工资比普通工人高一些,把差额工资加上去之后,又把主要的设备上浮了5%,最后算出来的结果和楚娇计算的差不多。
半个小时后,施耐德先生把这份重新更正后的报价递交给了楚娇和白处长。
两人确认无误后对施耐德说:“这份报价贵公司费心了,现在我们就把补充协议签了吧?”
白处长让人拿出了纸张,在上面写了补充条款,注明由楚娇公司来负责具体施工,而施耐德公司提供技术指导和相应设备。
楚娇和歌德公司的人分别核对无误之后,在上面分别签字盖章。
收好合同,白处长笑着看着施耐德和楚娇,对两人说:“接下来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楚娇笑嘻嘻地说:“白处长放心,我一定会好好干的!另外,翻译我也选好了,等到歌德公司的人来之后,我就带着他们过去对接。”
三方谈妥之后,楚娇和宋家勋带着刚出炉的合同离开了会议室。
“娇娇,我这几天已经把名单整理好了,先找的是离咱们这边不远的人,等我亲自去跑一趟,选几个人出来。”
“好的,我回去告诉妈,让她把老家的人也安排好,估计三周后歌德公司的货就能运过来。”
回到家,李淑芬见到儿子和儿媳回来了,有些紧张地问:“娇娇,联系得怎么样了?”
楚娇把补充协议拿了出来,“妈,你看!”
李淑芬戴着老花镜把合同仔仔细细从头到尾看了一个遍,对楚娇说:“娇娇啊,我已经给老伙计们写了信,那什么,他们要是来能给开多少工资啊?”
活还没等干就问儿媳工资,李淑芬有些不好意思。
楚娇笑了笑:“妈,肯定不能亏了叔叔阿姨们工资,他们只要愿意过来帮忙,食宿、交通费用全包,工资比照他们在兵工厂时的工资,另外等到工程顺利完工后,我还会论功行赏给大家发奖金。我看您老的面子也肯定不能亏了叔叔阿姨,你就放心吧!”
李淑芬使劲点点头,她就知道娇娇是个大方的孩子。
“娇娇,这么给钱,你不能亏了吧?”
她就怕娇娇一心为自己这些老伙计谋福利,最后赔本,那样她心里更不舒服。
楚娇一眼就看出来李淑芬心里想的什么,她抓住李淑芬的两只手说:“妈,我亏不了!而且叔叔阿姨能帮我完成这单生意,我能赚不少。不过你放心,等这次工程全都结算之后,只要叔叔阿姨们身体允许,我会一直留他们干下去。”
这可都是技术大拿,就算在这个工程中用不上,谁能保准在其他工程中用不上呢?
听到儿媳这么说,李淑芬风风火火地买了回春省的火车票,说是要亲自去动员老伙计们过来。
楚娇见了,给李淑芬了一万块钱的存折,说火车票以及第一个月的工资就从这里出。
三周后,各方人马都到齐了。
楚娇看李淑芬带来了4男6女一共十个人,里边有她熟悉的郭阿姨,两人一见面郭阿姨就给了她一个大大的拥抱。
郭阿姨说:“娇娇,我听你婆婆说了,当初你帮阿姨这么大的忙,我就算不要钱也头拱地给你干。”
李淑芬告诉楚娇,这次多亏了郭阿姨,要不然她也找不到这么多人。
大家一辈子都在春省工作惯了,谁也不想这么大岁数出来讨生活,就算楚娇给的钱多,他们也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把李淑芬给婉拒了。
等到李淑芬把情况告诉给了郭阿姨,郭阿姨带着李淑芬去找了几个人。
这些人一般都是家里老人或者孩子有疾病、生活比较困难,听郭阿姨说老李的儿媳妇是首都鼎鼎大名的医生,专治各种疑难杂症,而且亚男能生娃也是楚娇的功劳时,这才动了心思。
李淑芬一见,就跟大伙承诺,如果跟她来首都工作,家里需要医生,楚娇可以帮着看病,这才说动了这些人。
楚娇没有想到,自己以为很有难度的技术,在这些叔叔阿姨眼里竟然是小菜一碟。
她端起酒杯,和宋家勋一起向在座的人敬酒,希望他们能留在这里帮助他们把工程顺利完成。
听说还有歌德公司的技术指导,大老洪又说:“咱们在工厂里干了一辈子,现在还得让大鼻子指挥我们?”
听了李淑芬的话,楚娇对那几人承诺,不管他们愿不愿意跟着自己干,她都会帮这些人的家属看病,给大家感动的眼圈都红了,跟楚娇保证,一定不会给她丢脸。
楚娇请大家去了招待所的饭店吃饭,桌上了解了一下每个人擅长的工作,听说光焊工李淑芬就给她找了6个人,楚娇惊喜地笑了起来。
她问道:“叔叔阿姨,你们都做过银基钎焊吗?”
第502章没想到你是个狗熊
当即一位叫大老洪的叔叔大声说:“这玩意我们的普工都能干,等让你看看叔叔的焊缝,嘿,你就知道咯!”
本来以为很有技术难度的工作,没想到在这些叔叔阿姨眼里竟然是小菜一碟。
楚娇听到这,赶紧和宋家勋一起向在座的人敬酒,请他们留下来帮助自己,只要干下一个工程,以后他们就可以复制出更多的工程,到时候也就不用再给外国公司昂贵的技术指导费了。
大老洪听说还得让歌德公司的人过来指导,气得鼻子一哼。
“我们在工厂干了这么多年,造的东西都上过战场,现在怎么还得听大鼻子的指挥?”
郭阿姨一见,直接用手拍了他一巴掌:“你可闭嘴吧你!”
大老洪觉得自己丢了面子,气得瞪了郭阿姨一眼:“你这人怎么回事儿说动手就动手,还不让我说话吗?咱们都是厂里的八级大工匠,我才不会听大鼻子的指挥,要是他敢在那瞎指点,我一枪崩了他。”
“可得了吧你!”
郭阿姨快人快语地说。
“当初咱们厂研制第一批坦克的时候你忘了你说过啥,你不说要是有人来教你就好啦,恨不得去人家国家把人家给虏过来。”
大老洪见郭阿姨揭了他的短,不服气地说:“那会儿能和现在什么一样么。他们可是咱们的俘虏,敢不听我的话?现在咱成了人家的手下,换成你,你能干呀!”
“现在和那会儿怎么能一样,要是真一样,咱们的兵工厂还能黄啊。”其他人有感而发地说了起来。
听了这话,大老洪的声音明显有低沉了许多,在工厂里干了一辈子,没想到快退休了,竟然还被分流了。
他闷闷不乐地坐在那里,嘴里叨咕着:“那也不能让他们来欺负咱。”
听了他的话,剩下的几个人也担心起来,他们看向李淑芬问道:“小李啊,咱一辈子可自由惯了,要是得受人管制的话,我恐怕不行啊......”
见到这几天打起了退堂鼓,李淑芬有些着急。
她对这些人说:“怎么就受人管制,咱们可是给咱们自己的医院工作。”
楚娇接着李淑芬的话往下说:“对呀,妈说得很有道理,其实你们也应该转变思路,他们来是给我们做技术指导的,是我们花钱雇佣的,哪能说咱是被他们管着的。”
她又狡黠一笑:“再说了,我们可以从他们身上偷学手艺,这么算下来咱们都可以算作地下党了。”
大家都是经历过战争年代,一听这话不少人笑了起来。
大老洪听完楚娇的话,也没有刚才那么抵触了,他寻思了半天对楚娇和李淑芬说:“这话说得我爱听,那我就当一次地下党,把那些大鼻子的本事全都给学回来。”
听了大老洪的话,饭桌上顿时欢声笑语一片。晚上这些人就睡在的招待所,而楚娇则跟着宋家勋去见了另一拨人。
“这是楚娇,我媳妇儿,你们叫她嫂子就好了。”
“嫂子好!”
见到这些人不少比自己岁数大了不少,楚娇赶紧说:“大家别这么客气,叫我楚娇就可以了。”
宋家勋笑了笑:“大家觉得怎么方便,就怎么称呼好了。”
他跟楚娇介绍道:“娇娇,你看这是谁?”
那人听宋家勋提到自己,赶紧朝他们走了两步。
楚娇见他的腿有点跛,模样和崔凯长得有三分相似,她心里一动:“这是崔凯的家人?”
男人没想到楚娇一眼就认出来了,笑着说:“是啊,他是崔凯的弟弟崔栋。”
楚娇仔细端量着崔栋,还从来没听崔凯说过自己还有个弟弟。
崔栋的性格和崔凯不一样,见到楚娇看自己有些腼腆的低下头,声音也轻得跟羽毛一样。
“嫂子,我经常听我哥提到你,可惜现在见到你了,我哥却没了。”
宋家勋说:“娇娇,崔凯家一共两个儿子,崔栋从小脚就骨折了,落下了走路跛脚的毛病。”
崔栋说:“嫂子,我现在是个废人,恐怕帮不上你们什么忙。这次跟宋大哥来首都,就是想到烈士陵园去给我哥哥扫个墓。”
楚娇听他这么形容自己,不由得有些生气:“崔栋,你不想工作,是想天天靠你哥的抚恤金过日子吗?你哥是个英雄,没想到你是个狗熊。”
楚娇这话一说出口,就算崔栋脾气再好,眼睛都气得红了起来。
“你、你说谁是狗熊!”
他的两个拳头握得紧紧的,要不是楚娇是哥哥崇拜的人,他真想上去给她一拳,竟然这么羞辱自己。
楚娇斜眼看着崔栋,笑笑地说:“哟,原来还有些火气。看来还没有怂到家,如果你觉得自己不是狗熊的话,那就过来跟我干!”
崔栋一梗脖子:“干就干,我还怕你怎的。”
见到他答应下来了,楚娇认真地对他说:“既然答应了,就要好好干、用心学,不要给你哥丢脸。我可不会因为你的腿就对你照顾,如果干得不好,我会把你赶出施工队,到时候你更丢人。”
崔栋咬着牙一言不发地瞪着楚娇。
他没有说话,在心里憋了一口气,想着自己一定要干出个名堂,到时候好好打这个女人的脸。
亏得哥哥还那么崇拜她,经常在自己面前提到过她。
哼,等工程结束后,他就到哥哥的坟前告诉他,当初他是瞎了眼。
做通了崔栋的思想工作之后,楚娇又在宋家勋的介绍下,和其他人聊了起来。
这一趟,宋家勋一共找到了20个人,其中有10个人是伤残军人,他们的腿或者胳膊都受过伤。
楚娇见他们心里都有顾虑,对这些人说:“我让大家做的事并没有什么技术难度,会根据你们每一个人的身体情况给你们分配任务,而且有你们的宋队长亲自领着你们干,你们就放心吧。”
剩下的人都是烈士家属,大多数都在农村过的日子十分贫苦,所以他们把子女送过来,也是想给子女搏一个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