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456节
作者:三戒大师      更新:2025-01-24 17:15      字数:3797
  “姜汤。”胡惟庸又吩咐一声,便有光禄寺的差役提着保温桶和碗篮,开始给跪地党发姜汤。
  早在先秦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保温的方法,除了加热外还有隔热。铜制、陶瓷、木制的保温篮、保温筐、保温盒、保温桶,早已应用在民间生活中,更不用说专办筵席的光禄寺了。
  光禄寺的保温桶是双层大木桶,夹层中填充热水,来保持桶内温度。所以姜汤倒入碗里时,还冒着腾腾的热气呢。
  跪地文官们捧着热碗,小口喝着姜汤,感受着早就冻透了的体内,一点点生出热量,这才觉得自己又活过来了。
  当然要是能放点红糖就更好了……
  “多谢胡相……”暖和些之后,文官们纷纷向胡惟庸道谢,并致歉。
  “之前是咱们误会胡相了。”
  “胡相是爱我们……”
  “对不起,胡相。”
  “你们不用谢我。”胡惟庸却摆摆手道:“要谢就谢皇上跟太子爷吧,本相不过是奉命行事。”
  “都谢都谢。”
  “太子爷仁慈啊。”文官们便裹着被子,一起朝着东宫磕头不迭。
  却没一个谢皇帝的……对朱老板,他们只有满心的‘侯立谢’。
  ……
  “九成,差不多了吧?真打算再跪一宿?”胡惟庸亲手将一碗姜汤递给带头的礼部尚书郑九成。
  “谢胡相,皇上松口了么?”郑九成双手接过瓷碗,颤声问道。
  “……”胡惟庸摇摇头:“太子爷正在努力。”
  所有人都知道皇帝的执拗,所以郑九成并不意外。
  胡惟庸说着,又用下巴指了指面前的奉天门城楼道:“老四带着他手下的五百府军,已经在上头等一天了。要不是太子压着,早就放下来削你们了。”
  “老四老六,皇上的文武爪牙!”郑九成恨声道。
  “唉,这要杠到啥时候啊……”胡惟庸叹了口气,仿佛才想起来似的说道:“哦对了,宋太史已经进京了。”
  “是么?”这消息可比姜汤管事儿多了。郑九成登时像打了鸡血,全身充满了力量道:“太好了!太史公一到,我们就有主心骨了!”
  “是啊,呵呵……”胡惟庸一阵皮笑肉不笑,这些儒家官员真可笑,不以官位论地位,而以文章水平、师承关系论高下。
  宋濂不过区区书生,他能玩的过谁啊?
  ……
  承天门城楼上。
  太子静静看着这一幕,那郑九成口中的文武爪牙立在他左右。
  三人站的位置稍稍靠后,这样他们能看见下头,下头看不见他们。
  “大哥也太善了,跟这帮杂碎客气什么啊?”朱棣不爽的嘟囔道,他还等着今晚冻死一片呢。这下估计是没戏了。“还给他们姜汤被子,怕他们坚持不下去么?”
  “你是在说我人善被人欺么?”太子瞥了老四一眼。
  “臣弟不敢。”老四赶紧摇头。
  “我这是在釜底抽薪而已。”太子还是解释道:“这种时候暖他们一下,他们的怒火和意志就会不由自主的大大减弱。他们的态度松动了,才好接受谈判的结果。”
  “跟谁谈,郑九成么?”老六问道:“他不过是个傀儡而已,要谈还不如跟吴状元谈呢。”
  “吴状元也不用,我那位老业师已经进京了。”太子淡淡道:“估计这会儿,已经在我宫里等着我了。”
  “宋濂来得这么快?”老四老六都有些吃惊,东阳离着南京老远呢。事发才几天,坐船根本来不了。
  “听说他是坐车来的,一路上换了好几辆车。”太子便解惑道。
  “看来是真急了。”老四笑道。
  “大哥不妨再晾晾他,让他满嘴起大包。”老六也坏道。
  “你以为我跟你俩一样?”太子白了两人一眼,没好气道:“身为太子,必须尊师重道,懂么?”
  “懂懂,要做天下人的楷模么。”见太子要走,哥俩赶紧把大哥送到楼梯口。
  “不用送了。”太子让两人止步,又叮嘱道:“一定沉住气,别再撩火了,听明白了吗?”
  “明白明白。”哥俩赶忙应声不迭。
  “那我走了。”太子便步履沉稳的走下了城门楼。
  “恭送大哥。”老四老六一直目送着太子的身影,消失在暮色中才转回。
  “你和父皇,真能给大哥出难题啊。”然后老四对老六道:“你看大哥下楼的速度,都比平时慢不少。”
  “真是对不起大哥。”老六赶忙歉意道:“四哥也赶紧回去守着四嫂吧。”
  “嗯,反正今晚是文戏,没有武戏了。”燕王妃随时会生,老四这一天都煎熬坏了,闻言也不客气道:“那我也回了。”
  “好嘞。”老六笑呵呵的点点头。
  “你们都听楚王吩咐,他说的就是我说的。”老四沉声吩咐手下军官几句,把指挥权移交给了老六,然后便快步下楼去了。
  因为走得太急,还差点踩空了,咕噜咕噜滚下去。
  不过速度确实比大哥快了不少……
  第七六七章 师生情
  太子回到了春和宫,已经是掌灯时分了。
  常氏迎上来,接过太子的披风,尽力斯文的问道:“殿下还没膳吧?”
  将门虎女的体质就是好,这才刚出月子,她就已经恢复如初了。而且整个人也比从前沉稳体贴了许多。只是文化这块,不是想补就能补得上的。
  “没有。”太子嘴角微微一抽,不动声色的摇摇头,接过宫女送上的温热棉巾,敷了好一会儿的脸。
  “快给太子爷备膳。”常氏吩咐一声,宫女便将热气腾腾的饭菜端上来,显然是掐着点做好的。
  “真要对你刮目相看了。”太子笑着坐下,接过常氏奉上的银匙。
  放在从前,常氏才不会操心这些呢,这都是吕氏负责的事情。现在吕氏放了长期病假,常氏也开始操心起太子的起居饮食来。
  “从前是妾身太不懂事。”常氏笑笑,给太子先盛一碗汤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这是五叔教我的。”
  “嗯。”太子高兴的点点头,接过汤碗,轻轻吹吹热气,姿态优雅的喝起汤来。
  还没吃几口,崔太监进来禀报:“太子爷,宋老先生求见。”
  “就不能等太子爷吃完这口饭?”常氏不悦道。
  “哎,他做的对。宋老先生不是别人,怠慢不得。”太子咽下口中的吃食,吩咐道:
  “快快有请。”
  ……
  很快,崔太监便引着白发苍苍的宋濂进来。
  “哈哈哈,什么风把老师吹来了?怎么也不提前打个招呼。”太子在门口热情相迎。
  “唉,殿下。事发突然,老朽是日夜兼程进京的。”宋濂一边行礼一边苦笑道:“快把我这几根老骨头折腾散架了。”
  “来来,里面请。”太子伸手扶着宋濂过门槛,关切问道:“老师还没吃晚饭吧,本宫也才刚坐下,一起将就两口吧。”
  “好好,恭敬不如从命。”宋濂也不跟他客气,太子是他看着长大的。从前还不是太子的时候,还经常坐在他膝盖上识字呢。
  再说,今天也不是客套的时候。
  宫女奉上副新的餐具,太子又命人给宋先生上了他最爱的‘七头一脑’。
  所谓‘七头一脑’,就是马兰头、荠菜头、香椿头、枸杞头、豌豆头、苜蓿头、小蒜头和菊花脑。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正是金陵野菜上市的季节,宋濂就好这口。
  “哈哈,老朽就惦记着金陵这口野菜。”宋濂高兴的夹一筷子香干马兰头,送到口中享受的咀嚼道:
  “当初还被刘伯温笑话说‘宋潜溪,不识好,一口白饭一口草’。结果后来他直接吃素了。”
  “可见这人要留口德啊。”太子笑道:“伯温先生确实一点荤腥也沾不得。”
  “是啊。”宋濂点点头,一面品尝着油炸菊花脑,一面叹气道:“可惜,老朽今日也食不甘味,浪费了殿下的一番心意。”
  “怎么,老师有什么心事?”太子看着宋濂一筷子接一筷子的恰野菜,实在没法跟‘食不甘味’联系起来。
  “殿下是知道我的。”宋濂这才搁下筷子,拿起餐布擦擦嘴角,正色道:“孔孟二圣尚未安妥。还有那么多的儒家子弟跪在宫里宫外,老朽实在没那个心情品尝美食啊。”
  “明白。”太子了解的点点头道:“本宫也是为了他们的事,忙到这会儿才吃饭。”
  “殿下,恁是个什么态度?”宋濂知道太子不喜欢拐弯抹角,便单刀直入的问道。
  “本宫自然无法完全认同父皇的决定,”太子也不讳言道:“这样对二圣,这样对孔孟门徒,都是既不公平,也不合适的。”
  “殿下能这么看,老朽就放心了。”宋濂松了口气,又期待满满的望着太子道:“国家初建,比起制定各种规矩章程,更重要的是‘轨德立化、教化人心’,这才是万世之基啊。”
  “是。”太子点点头。
  “这活计只能儒生来做,眼下正是皇上借助我儒教的时候,怎能倒行逆施,伤尽天下的儒生的心呢?”宋濂痛心疾首道:“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啊,殿下。”
  “父皇也知道还需借重儒教,有些事情也是一步步激出来的,并非他的本意。”太子缓缓道:“譬如说孟子牌位被移出孔庙,就是文官们抬着他的牌位上朝,逼父皇认错,这换了哪个皇帝都忍不了的。”
  “他们也是别无他法了,正常上奏章皇上全都留中。想要在朝堂上面陈,皇上又不给说话的机会。”宋濂叹口气道:“当然,他们不该对皇上逼太紧,更不该轻易搬动先圣的牌位,这不是自找的吗?”
  “老师确实中肯。”太子笑着点点头。
  “不过太子爷,那些蠢货的初衷是好的。他们也用自己的牺牲证明了,自己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是出于公心,为保圣教!”宋濂说着手扶圆桌起身,缓缓给太子磕头道:
  “太子爷,恁要为圣教发声啊。”
  “老师,快快起来。”太子忙搁下碗筷,起身将宋濂扶起来。“本宫也是读圣贤书长大的,自然会为先圣发声,父皇那边我已经磨了一天,明天还会继续去劝他老人家回心转意。”
  说着他叹了口气道:“但我父皇的脾气,恁比谁都清楚,文官们的诉求太多了,他老人家绝对不可能全盘答应的。”
  “是,老朽知道,那太强人所难了。”宋濂点点头,表示认同道。也就太子还能跟朱老板讨价还价。换了旁人,说几句不爱听的,小命都没了。还讨价还价呢?
  “能让皇上先答应一部分,平息一下众怒,也是极好的。”
  “好,本宫明天试试。”太子颔首道:“如果……我是说如果,父皇真能答应一部分,老师觉得,咱们该选哪些事,又该放弃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