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可敌国 第640节
作者:三戒大师      更新:2025-01-24 17:16      字数:5130
  在宋濂、戴良等一帮儒教大佬被朱老板冠以胡党之名做掉之后,他们更是主动承担起了领袖士林的责任,成了文官集团新的主心骨。
  此时,翰林学士刘三吾,侍读学士董伦,以及文华殿大学士张溥,文渊阁大学士朱善,这四位翰林院的首脑,正在刘三吾的值房中商量着什么。
  门外,还有刘三吾的家人望风,显然事情机密。不可为外人所知。
  他们讨论的正是即将到来的礼部会试。
  当时朱老板提出各退一步,由楚王出题,文官录取,他们虽然表面上勉强答应,但是背地里已经在弹冠相庆了。
  因为文官们负责录取的话,就可以把老六科举改革中,极重要的分科取士废掉了。什么狗屁科学、户学、工学进士,只要不考经学的,统统别想被录取!
  “考官的名单已经出来了?”翰林学士刘三吾问道。他年逾花甲,但须发乌黑,双目有神,声音中气十足,一看就是精力过人之辈。
  “赵部堂已经报上去了,虽然皇上还没来得及看,但估计最后也就是这些人了。”文华殿大学士张溥便答道。
  文渊阁大学士朱善也微微点头,表示是这么回事。然后两人凭着记忆将名单透露给刘三吾。
  五年前朱老板废宰相撤中书后,终于享受到了大权独揽的快乐,但工作量也陡然激增……当然累的主要是太子,朱标这些年实际上干的就是宰相和中书省的活。
  这一年年的熬下来,眼看着的疲惫不堪,朱老板心疼儿子,一直在寻求创建一种新的辅政体制。在四辅官制度尝试失败后,朱元璋又在洪武十五年仿宋制设立华盖殿、武英殿、文华殿、文渊阁、东阁等大学士为翰林院官,其主要任务为侍于皇帝左右,以备顾问。
  虽然这时殿阁大学士的地位与作用尚不及翰林院学士,还要受后者管理,但毕竟常伴君上,消息要远比后者灵通。
  ……
  听两位大学士说完之后,刘三吾缓缓点头,问一旁的侍讲学士董伦道:“你都记住了吗?”
  “嗯。”董伦微微颔首,学问好的人记忆力一定是极好的。
  “私底下跟他们通个气,告诉他们,科工户三学,一个进士都不要录取。”刘三吾沉声道:“理由嘛,就是‘文理不佳、见识浅薄’,不足以为进士。”
  “一个都不录取?”董伦微微皱眉道:“是不是太明显了?”
  “斗争到这时候,一切都再明显不过了,再遮遮掩掩还有什么意义?”刘三吾哂笑一声道:“欲盖弥彰,止增笑耳。”
  “不错,就是要让老六那帮人知道,不读圣贤书,就别想中进士,一个都不行!”张溥坚决同意道:“矫枉必须过正,这样才能杀住这股歪风邪气,看谁还敢不读圣贤书!”
  “我也同意,必须要取消分科取士。”朱善接茬道:“当年老六一拍脑袋,又把唐朝就废掉的玩意儿翻出来。当成个宝似的效仿,根本就是不切实际、荒谬至极。完全没有可行性的!”
  “好吧。”董伦点头同意:“我给张信他们传话。”
  “注意保密,一定要单线联系,不可聚集。”刘三吾又叮嘱道。
  “放心吧,这些年都学会怎么对付锦衣卫的密探了。”董伦点点头:“不会引起他们注意的。”
  “好。”两位大学士点点头,刘三吾却依然皱眉道:
  “老夫觉得光这样还不够。”
  “怎么讲?”三人问道。
  “我让人偷偷摸过底,七成以上的大学生都是学经义的,我们只靠这一手没法把他们排除在外。”刘三吾忧心忡忡道:
  “而且出题的是老六,他肯定会出一些国子大学之外学不到的题目,来帮他的大学生考中进士。”
  “那简直是一定的。”三人深以为然,张溥捻须寻思道:“其实经学、律学、甚至广文都还好,最麻烦的就是算学。别的科目孰优孰虑,总还能见仁见智,唯有算学,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会就是不会。”
  “是啊,所有人还都得考……”朱善和董伦苦恼的点头道:“老六肯定会在这上头捣鬼的!”
  其实按朱桢最初的设计,只有算学进士才需要考算学,但朱老板认为,算数实在太重要了,当官的不会数学,就等着被下面人糊弄吧。所以将算学定为了必考科目。地位比经学还高,你说气人不气人。
  虽然地方的州府县学也都开设了相应的科目,那些诗书传家的缙绅大户,还延请了数学名家,对应试的子弟进行辅导。但应试的举子们毕竟接触数学的时间太短,很多人甚至还不入门。就算那些有天赋的子弟,谁敢说所有的难题怪题都会解?
  要是这一门考个不合格,另外两门考的再好也白搭,直接落第完蛋。
  所以老六还真能靠这一科,把国子大学以外的人都挡在进士门外。
  第一一二四章 卫道士
  翰林学士值房中,刘三吾的话勾起一片忧虑。
  “以老六的阴险毒辣,肯定会出那种只有他们自己人会的题目。批这种卷子又不像看文章,还能模棱两可,答案就那一个,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我们的人阅卷也玩不出花来!”朱善苦着脸道:“他肯定会用这一科,把我们的人都挡在外头的。”
  “所以我们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把他这招废掉!”刘三吾便沉声道。
  “怎么个主动出击?”三人一听有门,齐刷刷望向上司。
  “考题出来之后,礼部要印制考卷。”便听刘三吾幽幽道:“赵部堂这位大宗伯,肯定能提前看到题目……”
  “啊,掌院的意思是?”三人震惊的看着刘三吾,没想到他居然这么野。
  “不错,赵部堂身为礼部尚书,自当以维护圣人道统为己任,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圣人门徒被奸人算计,全都落榜吧?”刘三吾面不改色道:“为了圣教的未来,他有责任帮助他们,哪怕担一些风险也在所不惜。”
  “……”三人光听听,感觉都要吓尿了,朱善心惊胆战道:“那是担一些风险吗?一旦走漏了风声,不光是他,我们这些人也得陪着掉脑袋。”
  “掉脑袋?会那么便宜你?皇上不把你我扒皮揎草才怪。”董伦苦笑道:“甚至连家里人都会跟着遭殃的。”
  “为了圣教,为了子孙后代,我们必须冒这个险。”刘三吾却一副狂热的卫道士模样,咬牙切齿道:“诸位,平日里,你们不是都是口口声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吗?成仁取义,就在今朝!怎么,犹豫了?害怕了?准备自食其言了?!”
  “怎么会呢……”三人一起摇头,唯恐摇的比别人慢。
  确实,自宋室灭亡之后,圣教已经沉沦太久,在元朝统治的百年里,儒生的地位与乞丐相当,都是社会最底层。孔孟的道统已经衰微如风中残烛了。
  好容易趁着元明鼎革之际,儒教重新登堂入室,这才缓过这口气儿来。但当他们想要更进一步,却碰上朱老板和老六这对,对圣教充满恶意的父子。
  先是朱老板把儒教的命根子——科举,一停就是十几年,让全天下的读书人报国无门……当然这是冠冕堂皇的说法,更准确的描述是,把他们隔绝在了政权之外。
  这对刚刚复兴的儒教来说,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如果不尽快恢复科举,他们将再次被边缘化,沦落到跟道教佛教一样的命运。甚至还不如人家……
  所以从朱元璋停科举的那天起,一茬一茬的读书人,便为恢复科举奔走呼号,甚至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宋濂、戴良、李仕鲁、陈汶辉……这一位位圣教先烈在天上看着他们呢,他们怎么能退缩呢?
  ……
  “不会就好!”刘三吾满意的点点头,又语重心长的对三人道:“咱们跟老六胜负就在这一场,他赢了以后大明官场就是大学生的天下,国子大学将彻底成为他的道场,圣教衰亡,邪道大兴结局无可避免。”
  “我们赢了,他的邪门歪道将被扫到历史的垃圾堆里,没有人才会信他那一套,国子大学也将正本清源,重新变成圣教的道场。”顿一下,他斩钉截铁道:“所以这次科举必须要将老六彻底击溃!要让他的大学生集体落榜!要让圣教重新一统天下!”
  “是,掌院。”三人忙起身应声。不管心里怎么想,刘三吾的话说到这份上,已经容不得他们有别的看法了。不然就是自绝于士林……
  “赵部堂那边,本院亲自找他。你们不用操心。”刘三吾摆摆手,示意三人坐下,放缓语气道:“你们只需要到时候把考题告诉自家考生即可,当然,一定要严格保密。”
  “是。”三人又应一声,董伦还是忍不住问道:“这一科最少也得录取两三百名考生,我们难道要让这两三百人都知道考题?那还怎么保密?”
  “无妨。”刘三吾却信心十足道:“我们也不是谁都透露的。自己也要擦亮眼睛,挑选那些关系密切,脑袋清醒的举子。其实,他们只要脑袋没问题,就一定会守口如瓶的。”
  “那倒是,事关身家性命,个人前途,谁敢到处乱讲?”董伦点下头,话锋一转道:“可问题是锦衣卫无孔不入,谁知道会不会已经盯上他们了?”
  “是啊,完全有可能。”朱善和张溥深以为然道:“锦衣卫可是连夫妻私房话都能探听到的。这么多举子里,难保谁身边就有他们的密探。”
  “哈哈哈。你们还以为现在的锦衣卫是当年呀?”刘三吾却不以为意道:“燕王那时候确实可怕,但经过当年侦听百官的那场风波后,锦衣卫已经被胡惟庸连根拔起了。后来虽然他们又重新布置了密探,但已经没了精气神,不像当年那样,见人就咬了。”
  “还是挺可怕的,不得不防啊……”董伦三人却依然不放心,文官对特务的恐惧是天生的。
  “好吧,我给你们透个底。”刘三吾只好压低声音,告诉他们自己的杀手锏:“齐王已经保证,他会让潭王殿下视而不见的。”
  “齐王也掺和进来了?”三人果然一脸震惊:“他会帮助我们对付自己兄弟?”
  “那就是你们孤陋寡闻了,老六老七打小就势成水火,老六还当街鞭挞过老七,所以齐王恨死了老六,只要能让老六倒霉的事,他一定会帮帮场子的。”
  “这样啊……”三人倒还真听说过这些八卦,却还是不太相信道:“就算齐王和老六有仇,可潭王会听齐王的吗?”
  “老六老七都是他哥,我看他未必愿意趟这浑水。”朱善皱眉道:“而且老八很怕皇上,每次面圣都战战兢兢,出来后总会长舒口气说‘可算熬过来了’,他敢帮咱们瞒着皇上?”
  “放心,虽然都是他哥,但一奶同胞,跟同父异母还是差别很大的。”刘三吾笃定道:“再说知兄莫若弟,当哥哥的敢这么说,肯定是有把握的,不然齐王也不会主动趟这浑水。”
  “也对。”三人想想也是,齐王肯定是有把握才说这话的。
  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
  第一一二五章 开考
  转眼就到了五月,南京城开始进入难熬的闷热季节。已经拖了几个月的会试,终于到了开考的日子。
  虽然从春闱变成了夏闱,但其实是好事,这个时节在半开放的号房里考试,怎么也比二月时舒服多了。
  而且对苦盼科举多年的考生们来说,能重新开考就谢天谢地了,还挑啥时候呀?
  所以大明的读书人都十分重视这次大比,只要有资格参加的,基本都来了。就连已经在云南当了一年多县令的马君则、黄观、胡俨等人,也告了假千里迢迢回来考试。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人也亦然,比如铁铉因为不愿意耽误公务,就没回京赶考。而杨士奇虽然就在京里做官,却同样没有报名参加会试。
  不过他还是在考试当天,早早来到夫子庙旁的贡院外,送几位昔日同窗入棘围。
  看着贡院街上,尽是提着五花八门的考篮,穿着蓝色圆领衫的举人,和背着统一样式的考箱,穿着黑色圆领袍的大学生,杨士奇又有些羡慕道:“哎呀,是得进京赶考一次,人生才算圆满。”
  “那你为什么不报名呢?”马学长就很不理解他跟铁铉的脑回路,问道:“明明以你们的水平,只要正常发挥,进士功名还不唾手可得?”
  “哈哈哈。”胡俨笑道:“君则兄还不理解士奇兄?他从来不做无用功的。”
  “是啊,参加科举是为了做官,我都已经当上五品官了。”总理海政衙门的经历杨大人,得瑟的撑一撑腰间的镂花银腰带道:“而且也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为什么还要遭这个罪?”
  说着笑呵呵的对马君则三人道:“倒是三位兄弟,都已经身为一方父母官了,还能背着书箱进号房里吃这个苦,真是让人佩服。”
  “不进京赶考一次,总觉得人生不圆满嘛。”胡俨直接重复一遍他的话,然后笑道:“再说王爷也鼓励我们都回来参考,考个好名次,王爷和学校脸上还都有光。”
  “我纯粹陪考,好名次还得指望你跟澜伯老弟。”马君则很有自知之明,立即做出免责声明。
  “我也不稳,不过有澜伯在,会元状元都没得跑。”胡俨笑着揽住黄观的脖子道:“怎么样,有没有信心?”
  “县里的事情我都忙不过来,这一年没怎么看书,”黄观推了推眼镜,谦虚道:“第一不敢想的,力争前三吧。”
  “哈哈哈!”几位同窗笑成一片。
  说话间,来到贡院栅门外,送考的便就此止步了。
  杨士奇将给三人准备的吃食,塞到他们的考箱中,正色道:“既然来了,就一定要好好考……那些人为了这次科举,一直不遗余力的攻击王爷。你们考好了,就能帮王爷减轻很大的压力。”
  “明白。”三人跟杨士奇抱拳作别,信心满满的进了贡院。
  在他们看来,以国子大学的实力,不说包揽吧,占个七八成的进士名额不在话下。
  ……
  朱桢同样对他的学生们信心满满。
  虽然负责录取的考官都是文官,但谁都会欺骗你,只有数学题不会,对就对,错就是错,不会就是不会,他们就是想捣鬼也无从下手。
  那边贡院发卷之后,老六也终于恢复了自由。他抱着胖乎乎的孟煵,跟王妃一道走出皇宫,深吸了一口宫外的空气,如释重负道:“可算是结束了。他奶奶,跟坐了两个月的牢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