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章
作者:六月飞熊      更新:2025-02-03 14:55      字数:1893
  果不其然,听到主君提到农家,文党的表情有些古怪,但还是以平和的心态问道:“家上想要农家子弟?”
  “不是想要,是迫切需要。”百越虽有一年三熟的稻谷但也供不起人口数量巨大的西汉臣民。
  小说把百越拿下的做法肯定是对的,但是有百越就能拿下匈奴无疑是痴人说梦。且不谈粮食的运输与储存就是个千古难题,就说以百越的气候与粮种,要是真能供应全天下的粮食,也不至于引进红薯后人口上限才有所突破。
  所以百越的粮种必须得由懂行的人接手。
  刘瑞知道,他这辈子兴许看不到工业化奇迹与人人都能吃饱饭的幸福场景,但是他既来到此地,离开前总得给后人留下点什么,才不枉这穿越一遭。
  ps,即便做不到把玉米土豆带回中国,那也要把粮食育种提上日程。
  还有红薯……
  一提到穿越者必备的神器之一,刘瑞的心就抽抽地疼。
  众所周知,秦始皇能送徐福去蓬莱就说明大秦的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还是非常不错的,估计和明代相比也不会逊色太多。
  然而就是那项羽……
  那脾气暴躁的楚霸王一把火烧了咸阳宫,不仅把诸子百家的心血付之一炬,更是对秦朝的少府工匠大开杀戒。
  因为农家早与墨家,法家合并,所以在秦末前,为大秦效力的农家子弟几乎占了学派的九成。加上墨家的三大派系里,动手能力与机械理论最好的是秦墨(毕竟有金主赞助),而齐墨则是在齐国灭后随田氏赴死。
  至于楚墨……
  楚墨多游侠,艺术水平不错,但动手能力跟靠钱砸出的秦墨与有稷下学宫加成的齐墨相比还是有着显而易见的差距。
  毕竟在天赋相同的情况下,自己单干和有人赞助的比成果那确实是极不公平。
  不过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项羽进咸阳后不仅烧了阿房宫,更是把墨农子弟灭了大半。
  这搁近代就好比是一群军阀把科学院烧完不说还把科学家们突突了……
  谁见了不得怒斥“匹夫,蠢货!”。
  第201章
  “家上要找会种地的人又何必限于农家子弟。”文党算是儒家里思想比较开阔的人,但是对于农家……
  嘶……
  如果说墨家的基础是手工业者加农民,那么农家……仅凭这个农字就能立刻看出他们的受众一是农民,二是野人。
  顺带一提,这时的野人是指交不起人头税而逃至山野的无地之人,同时也是黑户隐户的主要来源。毕竟山野里的果子虽多,但大虫猛兽更多,偶尔还有官吏进行突击检查。相较之下,给世家大族当隐户还能旱涝保收——前提是这个大族“牲口”不多,愿意庇护没啥心眼的日子人。
  “孤若不找农家子弟,难道你能给孤变出懂农事的人才?”刘瑞反问道:“你认识的儒家子弟,黄老学子弟,以及杂家子弟里有多少人下过地?有多少人读过农书?”
  文党:“……”
  所谓经济建设决定上层结构。
  黄老学的大本营在哪儿?在汉高祖的老家,西汉资历最老的特权县。而儒家虽是“有教无类”,可这年头能读得起书的都有几亩薄田,即便是朱买臣那样的屌丝,家里也是有几本书的。
  要知道,这年头家里有书那都不是一般人。
  就这,儒家还是世人眼里最亲民的学派之一,靠着一代又一代的理想主义者支撑起大汉的草根官吏,为大汉撑起好几个贫困郡的教育。
  至于法家……
  哎!
  以前学法的都是小吏与百夫长之子。毕竟在这种环境下,找个知法懂法的人给大字不识的黔首科普汉律就已是件难上加难的事,还要什么自行车呀!
  然而在晁错郅都赵禹一飞冲天后,忆往昔峥嵘岁月的法家也不满足于家里全是小官小吏,而是动了拳打儒家,取代黄老的念头。
  这种情况下,指望法家研究农桑还不如指望他们带兵彻查大族隐户。
  可是隐户落到法家手里,如不碰上张欧那样的老好人,下场怕是鬼薪白粲,死刑封顶。
  更烦的是……
  “或者孤换个说法,能在偏远地区干出实绩,做到不让关中出粮的郡县里有多少官吏是儒家和黄老家的?”刘瑞瞧着面露赤色的文党,轻笑道:“农本商末是国策,可是让不会种地,不读农书的去管理农事……”
  刘瑞刻意叹了口气,语重心长道:“这不是犯罪吗?”
  别看法家飘了,但人家好歹跟农家合并过,同墨家一起为秦服务了好几代,肯定也留了几本农家典籍。
  他们是不擅农桑,但也愿意看书指导下农民怎么做,愿意为了政绩好看而不断试错。
  也不怪秦末后,法家被打成那样还能东山再起,即便是有董仲舒这个bug出面搞独尊儒术,那也是儒皮法骨地执行下去。
  实在是达康对育良,你看瑞金更爱谁。
  文党很想反驳这种偏见,但太子摆出的事实却没法反驳。
  更难堪的是,农业发展的二次突破是在唐宋和明代。
  唐代是因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被摘桃子的司马家破了金身后,五胡乱华的惨剧与两千万的牺牲者让唐代不得不重新推出天命体系,然后就是人气王二凤大肆拓展博士体系让天文学,茶学,农学,医学等小众领域都有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