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作者:六月飞熊      更新:2025-02-03 14:55      字数:1859
  至于那些同情翁主,为其说话的人……
  只能说乌合之众的同情心是有限的。
  短期还好,一旦翁主一直拒绝周家人的请求,他们就指责翁主无情无义,然后变为周家绑死翁主的武器。
  若是昌平大长公主有馆陶大长公主的底气,那么翁主自然不必理会这群蝇营狗苟之人。
  可问题是昌平大长公主她底气不足啊!
  与其在关中被人道德绑架,不如到南越开始新的人生。
  就算周家一路追到南越之地,对付起来也比在关中束手束脚的强。
  “南越多瘴气,翁主怕是要早做准备。”
  周翁主的夫婿瞧了眼上座的皇帝,声音越压越低:“若是真有得国之姓的那天……”
  …………
  “那赵佗一家又当如何?”激动过后的昌平大长公主逐渐让理智占据了高地,甚至以玩笑般的语气抛出一个史诗级的大问题:“您总不能让赵佗的子女在诏狱安家吧!”
  但凡是进诏狱的□□就没几个能活着出来。
  刘瑞虽把东瓯与闽越的贵族抓去关中,但也只是处死作为“连接者”的中层贵族,并未对其赶尽杀绝。
  要知道,“斩草除根”也是有一定讲究的。秦灭六国后,面对投降的六国贵族,秦始皇也遵循先秦的传统,要么将其流放,要么将其好吃好喝地养在咸阳。
  而等刘邦立汉后,即便是有秦朝的教训,他也不能处死这些六国余孽,只能借徙陵政策将其分化,使之断绝。
  赵佗已经九十几了,估计在卫穆儿敲开南越的大门前他就可能驾鹤西去。
  统治南越六十余年,赵佗的子孙没有一百,也有五十,绝不是个好清零的数字。
  昌平大长公主的阿母到底只是赵佗的养女,所以按着世俗的规矩,只有赵佗彻底绝嗣,她才能以义女之后的身份继承大位。
  “您总不能让廷尉的手下挨个‘劝说’赵佗的儿女,逼其放弃王位继承权吧!”禅让都还要三请三推的。哪有用刑具逼人让出王位的?那也太不讲究了。
  谁料刘瑞认真接道:“朕就算是有这念头,也没有足够的人手去改造他们。”
  历史上的大汉本想通过联姻的方式温和吞并南越之地。可就像是周幽王幸褒姒而贬申后,立伯服而废宜臼。南越王庭里的汉人一多,越人贵族的权力便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最后演变成汉越双方的生死局。
  最破防的当属“南越的李斯”——吕嘉。
  作为其子皆尚公主,其女皆嫁王子的南越权臣,他以为在赵佗去后,自己能走上巅峰,结果大汉横插一脚,越过吕嘉的曾外孙兼孙女婿而把在大汉为质的赵婴齐送上王位,然后还把赵婴齐后娶的汉女樛氏扶为王后,使得吕家立刻成了南越的笑话。
  第309章
  历史上的南越是在闽越被灭,东瓯归顺后才并入汉朝。且在汉将除郢,婴齐入朝前,南越的国力便已大不如前,已经成了闽越都能欺压的对象。
  比较搞笑的是,崇拜始皇的赵佗以为吕嘉是南越的李斯,所以只要没了赵高,他就是个低配版的伊尹,足以保证赵佗的后人顺利度过王朝关键的二代期。
  然后……
  然后他那平庸的儿孙没出乱子,反而是不断做大的吕嘉坑死赵佗的所有子孙。就连远在长安为质的赵次公(赵婴齐和樛氏的次子)都未能幸免,直接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现在的赵佗之后人数虽多,但也没到元鼎时的百人之众。
  这点人搁唐朝还不够一次政变的量。
  至于如何挑起政变……
  “南越不是要派使团入汉吗?”
  “上百人的使团,总不会人人都是赵佗的忠臣。”
  赵佗倒是想往使团里塞满忠臣。可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出去做使者的不仅要衣着靓丽,其言行举止也都要有“我很贵”的范儿。
  而以古代的识字率来看,如若要把使团里塞满能让赵佗安心的人,那他这南越的王宫里还有人吗?
  别看赵佗处处要与始皇比肩,可就这几十万的体量,光是一出使团就能榨干南越王宫的人才储备。而赵佗又非忍术大师,不可能挑南越境内的所有活计。因此在现实的考量下,赵佗不情不愿地忘了塞了讨厌的家伙。
  没办法。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要是派去大汉的队伍太寒颤了,赵佗的面子往哪儿搁啊!那不是提着喇叭告诉汉人,他赵佗在南越过得还不如关中的彻侯吗?
  这谁顶得住啊!
  因此在南越的使团里,除了与赵佗不对付的本土君长,还有被疯狂打压的秦人之后。
  这些人对大汉没有太多好感,但也能轻易坏掉赵佗的事。
  最重要的是……
  “就算是赵佗的忠臣,也不一定是吕嘉的忠臣。”
  “吕嘉?”昌平大长公主一时没反应过来对方指的到底是谁,但是在李三的提醒下,她很快以抑扬顿挫的“啊”声作为回应:“那个南越丞相啊!”
  关中的热闹看完后,可不得找国外的热闹打发时间。
  有道是人怕对比,比破防。
  瞧瞧吕嘉一人之下的存在感再瞧瞧高祖的丰沛兄弟。
  即便是萧何曹参也从未有过吕嘉的待遇,更别提被文帝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周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