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章
作者:六月飞熊      更新:2025-02-03 14:56      字数:1922
  “表面上是为了照顾他们的情绪而特意从越地雇人伺候起居,实际上是汉皇有意令其消亡。”
  为了增加父母的忧虑感,安归亚还特别提醒道:“我在长安看到的越人王室就有二三十人,其中不乏已经成婚的少男少女,可是他们没几个有孩子。”
  “亦或是说……”
  “孩子生下来就死了。”
  安归亚的父亲开始明白儿子为何如此评价关中的皇帝,因为这种阴着狠的人是最麻烦的:“东瓯和闽中的越人有多少?”
  “十万以上。”
  “难怪汉皇要费此周折。”安归亚的父亲拿杯子的手开始颤抖。
  东瓯和闽中因人多而得到汉人的统战认可,那楼兰有啥?
  此时的汉朝虽然缺人,但是往西域派个一两万人还是没问题的,更别提从对外贸易与匈奴的赔偿金,新得的草场那儿吃得满嘴流油的朝廷有足够的钱去利诱汉军、汉民前往西域之地。
  移民东瓯闽中时除了答应落户分田、科举加分,隶臣赦免,便是那一人两金发挥了令众人心醉的神奇魔力。
  好巧不巧的是安归亚在离开前就知晓了给楼兰汉军的现金补贴。
  怎么说呢!
  他很担心不出一年,楼兰便是汉人为主的西域国家。
  当然,这还只是比较温和的说法。若是刘瑞对楼兰搞对越人王室的那套,绝对能在三代内把楼兰“换血”。
  所以……
  “安归亚说得没错,国主若以对待匈奴的方式对待汉人,肯定会被啃得连骨头渣都不剩。”
  但问题来了,汉军进入进入西域是板上钉钉的事。军臣本想挑拨右贤王与汉朝的关系,但是被罗姑比当成钱包的西域国里并不包括被军臣送给汉人的那些,并且跟军臣一样,罗姑比也意图挑拨汉朝与王庭的关系,所以在两方较劲与折兰部被调回王庭后,祁连山南的问题便只剩下那群小月氏和羌人。
  至于和折兰部一起驻守祁连山的卢侯部和若侯部,以及卡在王庭与右贤王部间的休屠王……这种历史盖章的墙头草有重视的必要吗?完全没有。所以楼兰唯一能指望的便是南羌百部给汉人去西域的路上加点强度,以便给楼兰增加谈判筹码。
  但……
  “指望羌人还不如指望大月氏能重回西域。”安归亚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西域不过三十六国就能吵得昏天黑地,南羌那个百部之地能齐心对抗汉人?更别提汉皇打算一边修路,一面赶路,顺势建些军事堡垒。”
  用现代的话讲“见过土匪打劫商队,但没见过土匪疯得打劫军队”。
  “况且南羌内部也是一堆烂事。”安归亚说罢还叹了口气:“汉人与安息通商后西域就因过路费的事儿在莎车吵了四次以上。”
  南羌可没西域的体面,加上汉皇不仅开通了丝绸之路,还在蜀国常事接触巽伽王朝。
  北边不亮,南边亮。
  反正掐断丝绸之路后经济下行只有收过路费的西域人与羌人,以及做中间商的安息帝国。
  “身毒?汉皇除了跟安息接触,还与身毒有来往?”安归亚的父亲微微一愣:“他与身毒的哪国有往来?”
  “不知道,但总归与甘蔗有关。”
  在欧洲发现美洲大陆前,印度与中国是供糖的主力军,而东南亚的土著对甘蔗的唯一认知就是很甜,而不是像前两国般搞出口与制糖。
  “汉地不是有甘蔗吗?不然你从汉地带回的白糖是哪儿来的。”安归亚的父亲笑道:“他不会是担心身毒挤占了他在西域乃至安息的白糖市场吧!”
  “恰恰相反。”安归亚用难以置信的语气说道:“他准备劝说印度-希腊解除对安息的糖类限制。”
  第422章
  如果没有之前的铺垫,安归亚的父亲一定以为刘瑞是个脑子抽风的人。糖在古代虽不像是铁器那样的限制品,但在石油横空出世,西方找到美洲大陆前,这可是横跨东西的硬通货——没有之一。
  历史上的晋商是靠盐信进行跨境交易,但是盐信仅在晋商的活动范围内有用,要是出了这一区域,比如去江南或巴蜀搞盐信,估计人家会用看傻子的眼神看着你,然后询问教你地理的傻叉是谁。
  因此在别地不缺盐,安息有海线的基础上,唯一能做外币锚点的便是糖——这个在十八世纪仍被欧洲认为奢侈品的硬通货,同时也是明清时的出口大宗。
  而就像是阿拉伯世界为控制油价而搞了个欧佩克,刘瑞想控制糖价,建起一套公元前的外汇体系和信用体系,就必须与大陆上的另一产糖地——印度的巽伽王朝达成协议。
  有道是世界难度有四等,轻度、中度、重度、印度。
  对于这个大英未来的供血包,刘瑞的态度是可以合作,但不想在印度生根。
  为啥?
  因为三哥过于神奇,即便国内缺乏了解印度历史的专业通道,但只要去挖挖印度的近代表现就会发现与三哥保持一定距离绝对是个英明选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在危机四伏的非洲与欧洲作战三年还全身而退。刘瑞在读近代史时每每看到描述印军光吃军饷不干活,把意军气得暴跳如雷的场景便感叹三哥的“强大”是有历史传承的。
  当然,网上的戏谑与营销号的有意为之让印度显得非常喜感,卡要是去唐宁街与白宫逛逛,顺带看看三哥是如何对待莫卧儿后裔的,便不会对喜剧人的三哥报以轻蔑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