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
作者:桃花白茶      更新:2025-02-10 13:53      字数:2508
  说完之后,十二个学生愈发珍惜在这读书的机会。
  纪元也是一样。
  不就是时文吗,他写。
  郭夫子来了之后,他们单独在一旁教课。
  让郭夫子来教,自然是有道理的,他对时文的研究,堪称县学之最。
  郭夫子道:“世人对时文的看法,褒贬不一,以你来看,时文是什么。”
  纪元答道:“自然是为科举应试写出来的文章。”
  郭夫子点头:“没错,这跟平常文章不同,所以以时文来特指。县学月考岁考,做的也都是时文。”
  “既然专门为科举应试所作,便可寻出一些规律。”
  如今天齐国的时文,就是给个标题,学生们随意发挥。
  而今日郭夫子,说起另一种新兴的时文,也是他研究的成果之一。
  说这种四书文有一定的格式,并且摸索出一定的规律,仿照这个规律写,文章便不会太过离谱。
  纪元听着听着,怎么觉得莫名地耳熟。
  总结文章的规律,写出漂亮的作文,这在现代也是有用的。
  比如最经典的起承转合,就是让一个文章有框架的基础。
  而科举文章自然没有那么简单。
  可要摸索出规律,却也是不难,毕竟科举好几百年了,总有前人总结出捷径。
  郭夫子拿出一篇文章,名为《乐天者保天下》文。
  “此文起讲先体三句,即讲乐天四股,中间过接四句。”
  “后面再讲保天下四股,再收四句,最后作大结。”
  “如此时文,格律清晰,效仿古人,不仅能约束自己的观点,更能一以贯之。”
  郭夫子说到这的时候,纪元人都傻了。
  乐天者保天下。
  前面四股说乐天,后面四股说保天下。
  若还不知道这是在讲什么,那他高中就白上了!
  这不就是。
  八股文?!
  或者说八股文的雏形。
  纪元从开始做文章,无论赵夫子,殷博士,罗博士,从未提起过此事。
  他还以为这个世界的科举文章就是散文,只要写明白中心思想即可。
  没想到啊没想到。
  在这等着他呢!
  不对啊,他也看过最近的时文,并非八股文啊。
  不过说起八股文,很多人的印象就是标准的格式。
  但即使这个文章,也不是凭空掉下来,是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许多人讲,八股文的格式,既有唐律的影子,也有宋文的风格,还有元曲的精妙。
  即使发展到后面,严格限制考生们的文章,同样也有一个过程。
  而纪元现在所处的时间,不出意外的话,正好是八股文刚刚提起,还未真正形成规范的时候。
  一个东西能盛行,必然有其原因。
  像郭夫子方才讲,以这个格式写,文章一以贯之,既不会太偏,也不会太大。
  对考生很友好,对考官同样友好。
  竟然是这样。
  郭夫子其实没打算讲这些,他只是再三考虑。
  纪元的文章想法太多,不能不约束了。
  但他一约束,就拿出重武器啊!
  郭夫子还道:“这种写文章的方法,算是最近一两年才兴起的,褒贬不一,有人说太过死板,会限制学生,有人说这样可以让考生更加方便理解儒经。”
  “反正不管怎么样,现在对你来说,却是合适的。”
  等于说,市面上出现一种新方法。
  这种方法也是时文。
  可这种方法好用吗?实用吗?
  在天齐国还不好说。
  甚至这个方法还不完善,郭夫子是县学最精通这种时文的,却也说不出实操该怎么写。
  但是,郭夫子把这种方法说出来,好拘束纪元天马行空的文风。
  那这种方法到底可行吗?
  别人不知道,难道纪元还不明白?
  当然可行啊。
  甚至非常可行。
  在他那个时空,之后这种文体甚至是规范问题,如果不这样写,那直接不录取。
  不过又说起来,纪元已经写了多年,甚至在开蒙头一年便开始写了。
  那为什么最近才显露出许多问题?
  自是因为夫子们对他要求提高,就像纪元看自己前几年试着做的县试题目一样。
  之前他还看不出什么,现在已经能发现问题。
  每进一步,夫子博士们的要求肯定不同。
  而且,大家隐隐发现,纪元似乎遇到瓶颈,这个瓶颈要是能突破,只会对他更有利。
  要是能在府试之前突破,以罗博士来看,府试十拿九稳。
  一切就要看最近的练习跟学习。
  方才说了那么多,大概也能看出关键。
  时文,八股文算是一个文学系统。
  要说功利吗?
  确实功利,这是适合科举的文章。
  郭夫子说着,纪元也慢慢消化。
  以他知道的来看。
  他所在的天齐国科考,还未到那个时空科考弊端多现之时。
  就拿是否一定要用标准程式八股文一样,天齐国是有争论的,并非像另一个朝代的成化年间,确定必须死板应用。
  也不能说这种文体不好,八股文毕竟是为了适应考场,加上自身演变而来。
  用一句来总结便是,好不好不知道,但用在这,确实很合适。
  有时候,合适最重要。
  想通这些,纪元的眼睛便亮了。
  郭夫子教着教着,发现纪元学得速度更快。
  有些东西他都一知半解。
  但纪元完全可以消化。
  郭夫子忍不住问:“你不觉得时文死板,不如你写得潇洒自如吗?”
  纪元的文风,跟郭夫子教的时文,可谓天差地别。
  纪元的天马行空,郭夫子的在框架内绣花。
  纪元立刻摇头:“怎么会,这样写下来,似乎也有其乐趣。”
  “如果在这框架内写好,也是一种本事,这种好玩的事,我必然要会的。”
  郭夫子忽然体会到县学其他学生的感觉。
  这样的同窗,他们竟然还能忍?!
  自己那时候要有这样的同窗。
  早就学不进去了。
  不对,说不定早就考上举人了。
  对于八股文的好处跟弊端,纪元自然知道。
  而八股文的出现,也跟上面的皇上有莫大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思维定在一个框架里,也为了更好控制儒生们的思想。
  如果说他真的喜欢,那就错了。
  但吸取其中的长处还是可以的。
  郭夫子不提就罢了,提起八股文,纪元对其中的程式了然于胸。
  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比,中比,后,比,束比,大结。
  以此为主要部分,便可以串联起整个文章。
  如果说八股文的“拘束”是它的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