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5节
作者:桃花白茶      更新:2025-02-10 13:55      字数:2586
  纪元认真回信,说他刚到肃州,等一切捋顺了再讲。
  最后又承诺,他对良种跟橡胶同样期待,不会真的不管。
  一直到五月份,大家的心才放到肚子里。
  这段时间里,纪元也算了解了肃州的情况。
  肃州,也算西北偏远的城池了。
  但肃州的情况,较之其他西北城池,算是得天独厚。
  西面是沙漠,北面是草原,加之还有河流经过,算是西北的一片绿洲。
  也因此,这里也是通往中亚的必经之路。
  这些情况,在京城的时候,纪元也有了解。
  肃州在西北来说,本就不算穷,靠着来往的商队,便能保持本地的繁荣。
  一定要说有什么不好,那就是天黑之后,绝对不能出家门。
  肃州城内还好说。
  城外一定要紧闭门户。
  这附近沙匪极多,虽说多是冲着沿路商贾们的,可若有心怀歹意杀了百姓的,那也没办法。
  肃州共计六十万人口,下面共计二十六个县。
  大部分都是种地为生,农闲的时候就去帮着跑商队,算是他们的收入来源。
  而且本地缺雨水,吃水也是个大问题,大部分县城,都是围绕着水源地建设。
  同时,各地各村抢水问题也很严重。
  总结下来便是。
  一,治安问题。
  频繁出现的沙匪,让当地百姓日子并不好过。
  二,水源问题。
  吃水是个难题。
  三,民风彪悍。
  因为水源打起来都有可能。
  这些当地百姓,很有可能也是平时拦路的劫匪。
  拿起锄头是农民,拿起弯刀是劫匪。
  这个民风彪悍并不是什么坏事。
  每个地方的生存环境不同,肃州到底距离边境没多远,加之来往的商贾太多,久而久之,这种习惯就养成了,完全出于自保。
  这甚至可以解释。
  为什么拦路的劫匪不认识官靴官帽。
  完全因为,他们不是“正规军”。
  这种情况,其实比真正的劫匪更难处理。
  到底是匪还是民,需要着重区分。
  武营如今跟在纪元左右,那橡胶的事主要交给李指挥使跟刘军。
  武营道:“那要怎么处理?总不好全都抓了?”
  武营知道,纪元眼里容不得沙子,肯定见不得当地是这种情况。
  纪元摇头:“先不管。”
  “与其抓他们,不如弄明白,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为什么要去抢商贾,是为了银钱?
  不是说肃州其实并不穷吗。
  每年过往的商税都不少的。
  想要让当地百姓不再半匪半民,不能简单粗暴地解决他们,而是要知道事情的原因。
  武营听到纪元的解释,头一次从这方面想。
  过了好一会,他才道:“纪元,你说解决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比橡胶还重要?”
  纪元笑:“嗯,是的。”
  否则橡胶做出来,也只是解决一部分问题而已。
  不过他现在人手充足,还有之前的经验,可以更加游刃有余地处理这些事。
  五月份的肃州,早晚还算凉快,中午就热得不行。
  但这里的瓜果不少,纪元吃着本地西瓜,还认真看了看,乐了,虽说远不如现代的品种,可吃起来也是清甜可口。
  纪元终于找到需要的东西了。
  煤矿。
  肃州也是有煤矿的,他甚至就是冲着这个过来。
  肃州建城时间悠久,煤炭的开采少说也有百年,所以越往下挖越困难,已经有几十处大大小小废弃的矿井。
  并非说下面没有煤了,而是因为挖到下面,一定会碰到地下水。
  如果想要继续开采,只能先排水。
  这是古往今来,各类矿井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
  古代的煤矿称之为石炭。
  发现石炭的时候,大多都在地表,也就是露天煤矿。
  这个时候的石炭随便捡,就跟石头一样。
  捡着捡着,地表的石炭没有了,就要往下挖。
  这大家都知道,只要往下挖,就一定会有地下水渗透,以及缺少氧气等等问题。
  矿井内部的建设,以及氧气的输送,古代尚且能解决。
  但如何把矿井的水排出,一直到蒸汽机的出现,才算解决这个问题。
  如今的天齐国是没有蒸汽机的。
  所以肃州附近,这个石兴县的石炭产业渐渐荒废。
  当地知县也讲:“早个几十年,这里还能挖出石炭,但如今不行了,那地下水有人那样高,真的不能采了。”
  水多,氧气就少。
  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确实不适宜继续采集。
  石兴县的知县战战兢兢,反正有问必答。
  纪大人既不去官田,也不去看橡胶,怎么来到他们这了。
  要说石兴县,以前肯定算不错的。
  当地的矿工虽然辛苦,却有额外的收入,石炭产业又格外赚钱,所以他们石兴县县城的规模还不小。
  当年大大小小的私塾书院都有二十多个。
  但自从石炭不能挖了,这地方日渐荒凉。
  也有人强行下过矿井,运气好的还能救起来,运气不好的,那就直接死在矿井的水里。
  在连死四个人之后,石兴县众人也知道,想要再靠石炭赚钱,是不可能的了。
  也有些矿工一家搬到其他地方,在其他地方继续挖石炭。
  但大多数本地人自然是不会走的,依旧留守在这。
  用石兴县知县的话来说,石兴县死气沉沉的,就像石炭一样,石炭不能继续挖了,本地也就渐渐失去生机。
  这种情况下,纪大人来这里做什么?
  难道他想重启矿洞?
  这也不可能啊。
  纪元一连走了几十个矿洞,大大小小的,都在石兴县附近,这一圈下来,也用了两三天时间。
  跟着的高夫子他们一起在记录。
  终于回到石兴县县城,知县终于能问了:“纪大人,您是想继续挖石炭吗?”
  纪元点头:“对,看起来下面还有石炭,但是因为积水的缘故,这才不能挖。”
  “对啊!那水一多,人就不能呼吸,在水底挖石炭又不现实。”
  知县说着,看向纪大人:“大人,您可是有什么方法,能在水底挖煤?”
  纪元好笑摇头。
  水底下挖煤,也想得出。
  “那是把水弄出来?也不好弄的,人力一点点往上提,既费力,也提不干净。”
  毕竟地下水源源不断地渗透,挖得越深,渗透的越多,靠着人力提水,那是不可能的。
  纪元点头:“是,是不行。”
  别说石兴县知县疑惑,高夫子也是疑惑的。
  不过纪元不会无缘无故这样做,肯定有他的目的。
  纪元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
  “高夫子,这个永兴煤矿,是本地最大的煤矿,深度近二十二丈,进水也有半丈高,有没有办法把水排出去呢?”
  “利用蒸汽机。”